高考语文二模卷作文范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语文二模卷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从图书馆里的著作琳琅,到家庭书橱中的墨蕴飘香,阅读场景变了,对先贤哲思的追求没变。新时代的我倍感喜悦,因为我从中看到了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的美好局面。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时而制。”《盐铁论》中一言正是说明,社会发展中的我们是明智的,因为我们随时代而变。《诗经》与《论语》不再高悬于图书馆的书架间,而是摇身一变成为家中读物。一方面,这有利于对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国学著作若脱离日常生活,遥不可及,即使可贵也无价值可言,而若在家中能随时取阅,潜移默化中便会受益匪浅。就如融合了3D技术的打铁花表演一般,当民间艺术碰上高新科技,走近普通人的生活,传统文化终能大放光彩,走近家庭书橱的国学定能更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思想。另一方面,这正是我们生活在改善、时代在进步的鲜明体现,因为渴望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我们热衷于先贤哲思的程度更深。这一种“变化”,实在是太为宝贵,值得点赞。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诗句中“源头”二字,正是我们在变化背后不变的坚守——对先贤哲思的追求。时代固然在变化,而经历千百年能沉淀下来的著作拥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与不被时光黯淡的光芒,我们流转在变化的阅读场景中,内心坚守着对先贤的学习、欣赏与景仰,这体现了中国民族血液中流淌着的传承精神,表现了乐于学习,向先贤学习的正确价值观,更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国在时代发展中有着坚守精神,守得根本,方得始终。这“不变”透露出来的“坚守”,值得发扬。
站在新时代潮头的我,作为新青年的我,看到这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的美好局面,心生喜悦与触动。《中庸》有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时代还会向前发展,而变化与坚守并行的局面亦不能停留在当代。因此,身为八九点钟的太阳,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我认为青年们都应投入到这变化与坚守之中。陈独秀说“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也许阅读场景还会变,但我们对哲思的追求不能变,若青年能将此思想贯彻一生,新时代之火轮,必定能转得更快。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青年,正是行动时。
于时代的变化中,坚守不变的底色。手捧《论语》,我愿以新青年的姿态,投入到这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的大势之中。
“出走还是归来?这是一个问题。”从上世纪浩浩荡荡的出国大潮到如今方心未艾的归国大军,对于寻梦之路的选择,人们有不同的回答。以我之见,在剧变的时代中,变化的只是寻梦的方式,不变的是那颗追求价值实现的热忱之心。
上世纪初开始的出国潮,是在百废待兴的时代下,追求个人发展更大天空的勇敢之举。彼时,国内各学科研究尚未建立开展,研究资料极其有限,于是一大批青年走出国门,寻找个人发展的机会。其中,有杨振宁、李政道等赴美深造,勇摘诺贝尔物理学奖;有张首晟海外创业、投资,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他们不甘平庸,闯出一片天地,走进更大世界,这是他们的追梦之路。
而如今的归国潮,是中国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支援祖国建设的爱国之举。且看颜宁、施一公告别普林斯顿大学,回国参与生物学科研究拓展工作;且看杜聪放弃华尔街优渥工作,回国帮助久被忽视的艾滋孤儿;亦或是秦鹏飞婉拒挽留,投身祖国乡村复兴,是快速崛起的中国和日益开放的祖国,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回国。他们回国浸润时代雨露,分享发展红利,这是新时代他们的逐梦之路。
时代潮流浩浩汤汤,在这令人眼花缭乱的万花筒前,有一种内核始终不变。在忙碌的生活奔波中,有一种声音也始终在耳旁响起。实现一个人的价值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以个人价值推动国家发展,才能收获更大的价值实现。看!无论是入籍美国的张纯如收集南京大屠杀史料,还是伍诗婷写下亚裔困境;无论是坚守在祖国的科学家,还是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无论身居何方,无论个人梦是大是小,都在为中国添砖加瓦,都在守护祖国,实现中国梦。
生活中,人们总有这样的困惑——时代变化太快,哪里是我的归途?面临的选择太多,哪一个才是最好的选择?其实,道路千万条,只要我们青年保持着一份实现个人价值的坚定信念,何处不是通途?纵时代变化万千,勇于追求的心也不会改变。
实现个人价值,助力祖国发展,有太多的路径:孔子周游列国,鲁迅弃医从文,杨振宁留美发展……如今,我们发奋读书,力求上进。时代变,寻梦路在变,但我们青年向上的心不变!愿我们新时代的青年都能怀一份热爱,在巨变的时代,追逐个人和国家共同的梦!
从驿站到快递,从“耳报神”到朋友圈,信息传递方式不断革新,而估计不变的则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时代责任感。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郦道元时期的消息依靠不畏风浪的勇夫传递;“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民国时期,报刊盛行,绅士淑女由报纸知天下;从开国大典播报到“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踏入新中国,人们用收音机听见世界;如今,每一秒都有不计其数的新人新事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传向全球。信息的传播不断加速,当初快马加鞭数日将信笺寄予游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信息似乎成了廉价的快消品,甚至是需要及时清理的垃圾。当然,信息传播的瞬时性更加快了时代发展的步伐,人们不出门户而知宇宙,生活从此多彩。
看起来,人们从闭塞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媒体的种类越来越多,可供选择的内容更加丰富。
然而,变的是传播方式,不变的是社会的精神内核-----“天下与我有关”的时代责任感。当你听见里约奥运会场上国歌响起,那份喜悦与自豪与收听开国大典的人们别无二致;当你为中美贸易战而眉头紧锁,那略显忧愁的面容与灯下漫笔的鲁迅先生不谋而合。从“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白居易到“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的林觉民,都是关心民生大事、与时代同在之人,他们虽一个读书信听人言一个看报阅刊,却不约而同地为时代担负起了自己的责任。如今,青年们在网络上为长生疫苗事件呼唤裁决,为金庸先生的逝世表示哀悼,为基因编辑婴儿掀起热议,其内在动力,都是一份责任担当,一种与国家同命运的胸怀。
事实上,这种不变的情怀更推动着信息传递的“变”。因为关心二战的进程,海蒂拉玛发明电报跳频技术助力机密通信,被誉为“wifi之母”。如果不是为了“三中全会开幕了”那份快乐,收音机也许不会那样普及;黑白中飘雪花的电视,最重要的节目是《新闻联播》。也许有人会说信息传递的快速主要还是服务于个人,但我想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经历了彩电、电脑、智能手机的变革,但那份为国担忧为国喝彩的纯粹,在我心中一直没有变。
信使之疾缓在变,不变的是人们对时代对社会的关心。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我们要保有这份初心,继续与时代同行。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推荐